真空包装食品为什么一定要冷藏保存
近期《中国食品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部分食品被真空包装后不冷藏/冷冻,那么比不抽真空更危险。
真空包装是一种“气调保鲜”工艺,同类的还有充氮气。食物的变质与氧气密切相关。一方面,油脂在有氧环境中发生氧化,会产生“哈喇味”;另一方面,食物中好氧细菌的增长,可导致食物腐坏。
抽真空能消除食物中的氧气。通过真空包装机抽真空,油脂的氧化就被抑制了,好氧细菌的生长也被抑制了,食物则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不变”的状态。
▲某真空包装机结构。真空包装机主要由上工作室、下工作室平台、机架、电气系统、真空系统等结构组成。合盖真空泵从工作室抽气,达到预定真空度时,真空泵停止,加压阀打开,气囊充气,压条封口处,同时通电加热,包装袋封口后放气阀通电打开,自动放气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但是,自然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有空气的时候,好氧菌能够蓬勃生长,厌氧菌被抑制;抽真空之后,好氧菌被抑制,厌氧菌则如鱼得水。
厌氧菌的生长虽然不会让食物出现变酸、变臭、变黏的现象,但它们却能够产生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比如蔬菜、鱼类、肉类和禽类中都可能出现,它本身危害并不大,也不算顽强,常规的烹饪方式足以杀灭它们,但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能够形成芽孢。芽孢很顽强,中性条件下能在沸水中坚持几个小时,等到条件适合(常温、无足够防腐剂、非酸性),它们就能够生长起来,并产生肉毒素,而肉毒素应该是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了,致死剂量在微克量级。
食品工业中如何避免肉毒素中毒?肉毒杆菌广泛存在,肉毒素毒性也很强,但实际的中毒案例并不多。原因在于,一般人在家做饭或者在餐厅、食堂吃饭,多数都是现制现吃,不会给肉毒杆菌繁殖的空间;而工业生产中只要遵守规范也可避免。简单说,食品工业中避免熟食中产生肉毒素的基本工艺包括以下几项:
?低水分食品,比如坚果、饼干之类,水含量极低,不会长细菌,用真空包装抑制氧化,也不会产生肉毒素;
?高酸食品,当pH值低于4.6,一般烹饪的加热条件就能杀死肉毒杆菌芽孢,也就不会产生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的熟食,可以加防腐剂,比如火腿肠里加亚硝酸盐,可以高效地抑制肉毒杆菌,也就不会产生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的熟食,真空(或者不真空)包装,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保存,靠低温抑制肉毒杆菌生长,也不会产生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无防腐剂食物,经过超高温加热后在无菌条件下封装,通过超高温(℃以上)杀死肉毒杆菌的芽孢,在后期也就不会长出肉毒素;
?中性、高水分、无防腐剂食物,通过罐头/软罐头包装,通过高温(不低于℃)、长时间(20分钟以上)加热杀死肉毒杆菌,之后常温保存也不会长出肉毒素。
▲部分速食品真空包装加工流程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即食食品基本都能满足这些条件,真空包装前,中性食品(如火腿、牛肉、豆制品等)经过超高温杀菌,或高酸性食物(如酸菜、泡菜等)经煮沸后,可以完全杀死芽孢,抽真空后常温保存没有问题。
但实际中,有些小店和家庭并没有超高温杀菌的条件。如果把熟食进行真空包装,再通过物流发送,就符合了“常温、无氧、无防腐剂”的肉毒杆菌发作条件,产生了中毒的可能性。
综上,将熟食真空包装可以更好地保持风味和口感。但是,抽真空之后更需要进行冷藏,否则安全风险就会变高。
选购真空包装食品,首先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胀袋。如果有,说明有微生物繁殖,产生了新的气体,不能选购。第二,要重点看一下储存条件,如果标明常温储存,说明食品在抽真空前已经超高温处理,或食物属于高酸度食品,或在食品中加入了防腐剂。标签显示需要冷藏、没有标签或者自己抽真空的食品,一定要放入冰箱中冷藏或冷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