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赢不了,汽车疯子李书福北京车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80514/6574807_0.shtml
年注定是李书福备受瞩目的一年,从收购戴姆勒股份引起的汽车行业“大震动”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中国汽车产业提出新“谏言”,李书福与他的吉利汽车可谓是风光无限。4月16日,在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拉开帷幕之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表文章,不仅全面深度的对吉利的发展与战略构想进行了解读,亦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提出了全新的“平台经济合作论”。李书福认为,要想真正的解决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仅靠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万不可取的,平台经济才是大势所趋,谁赢得了平台,谁就赢得了未来。他认为,主宰未来汽车工业的命运在于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觉悟,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打造自己的共享数字平台,形成线上优势,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从“汽车疯子”到沉默的李书福李书福说“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正是这个出生在浙江台州农民家庭,靠开照相馆白手起家的草根创业者,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前行终成为了人们在谈及中国汽车时无法绕开的一个人。年,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上李书福说要做汽车,大家都说他“疯了”,甚至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汽车疯子”。对此,李书福毫不犹疑回答:“你说我是疯子我认为我不是疯子,我觉得我们这是生产汽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从创业到如今,30多年来,李书福虽不是一直一帆风顺,但却异常执着。他最早算得上做生意应该是年的照相生意。“当时就是父亲给了元。”那年,李书福19岁,高中毕业。“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并不愿多回忆那段历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生活的苦楚,年少的李书福是尝够了。此后李书福开过照相馆,造过冰箱及冰箱零配件,生产过摩托车。时间追溯到年,当时摩托车生意红火的千万富翁李书福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造汽车”,他认为“做汽车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铁壳子”。说干就干,同年李书福买了辆奔驰,大卸八块之后开始照着设计。年,他到一汽,把红旗的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台都买来弄,车身就照着奔驰做,玻璃钢的,扣在红旗底盘上,做成了奔驰。第一辆车做出后,李书福兴奋地开出去到街上兜风。年,第一台吉利“豪情”轿车完成下线,据说,李书福还搞了一个下线仪式,发出去多张邀请函,却没有多少人来,而此时吉利还没获得“轿车准生证”。直至年,吉利才获得了轿车生产资格,而那一年也成为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元年。那两年,李书福过得很艰难,不过他的运气真的是不错的,中国入世了,夏利、奥拓相继推出了3万多元的轿车,国企车价的暴跌“狠狠地”给吉利车做了一个大大的免费宣传。人民的思想转变了,原来3万多的车也是能开的。于是在年,吉利车的销售形势火起来了,在北京车市里,吉利的两款车“豪情”、“美日”一个月能卖出多辆,全年吉利全国销售达3万辆,成功实现盈亏持平。这对于一家建厂仅两年的民营汽车企业来说,着实不易。这时候的李书福不再逢人就说自己造出汽车了,可是也没有人再说李书福“疯了”,吉利节节攀升的销售量说明了一切,市场最终还是给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汽车做出了最公平的评判。跨国收购,人心不足蛇吞象?2年,李书福“又疯了”,原因是他想要收购沃尔沃,而当时的沃尔沃在国际豪华车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安全性更是与奔驰的舒适、宝马的驾驭并列。一个还在“姗姗学步”的民营企业竟然想收购沃尔沃这样的“庞然大物”,不是疯了是什么?甚至还有人说李书福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反正怎么难听怎么说。李书福是个执着的人,也是一个能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他没有急功近利,在充分的了解市场需求与消费者需求后,李书福认为转型迫在眉睫,吉利不能再简单地打价格战,而是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文化战。他要改变吉利的低端形象进入“上层社会”,而他确实也这么做了。7年,吉利宣布与低价告别,战略转型之后,收效显著,吉利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销量也一年比一年多,产品质量、技术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他的一句“要造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车”也成为一时名言。就在这个时候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开始了,这是李书福充满战略意义的一步,是巩固吉利在汽车业地位的重要一步。李书福组建了一个多人的专家团队,对于沃尔沃志在必夺。从8年开始,全球汽车界的小个子吉利才得以站到百年巨人福特面前,成为平等的谈判对手。几经周折,李书福终于在年签署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股权协议。吉利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收入囊中,这几乎意味着,这家草根出身的汽车公司“鲤鱼跃龙门”一下跃到了价值链的最顶端。有人问他,这么折腾难道就不害怕失败?他说:“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什么也不怕,失败了没有关系,大不了回去种地、养鱼、养虾,照样有吃有喝。”也许李书福在他起起伏伏的人生中真的没有感受到压力,拥有巨额财富的他,住职工宿舍,吃职工食堂,开吉利汽车,穿吉利皮鞋和工作服,就连他的员工员工们都说:“我们的老板赚的钱最多,个人花的钱最少。”  这一次,没有人再说他疯了!年的李书福作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面对媒体说话保守、谨慎了许多,不过他直来直去的性子却是一点也没变,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关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事情不要问。”除却这个小插曲,他慢慢的语速加上有些憨憨的笑容,完全没有因大企业家的光环给人带来疏离感,反而让人感觉很适合跟他侃大山。满打满算,吉利造车已经20年了。这20年,吉利见证了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变迁。全年吉利汽车销量.7万辆,年环比增长63%,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5。春节后,李书福“收购”戴姆勒的大手笔更是加深了吉利对于全球化市场布局对于世界人民的震惊程度。不过,李书福认为吉利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成功,未来的路途依然还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他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还谈不上强,在整个汽车产业面临大变革的时代,任何企业都是没有退路的。唯有埋头打基础、练内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断地朝前发展才是硬道理,他相信未来依托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和资本力量,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将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据联合国估计,到年,全球人口会有近70%居住在大城市。这个百分比背后所代表的人口数量,比我们目前的人口总数还要多25亿。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日益加剧的空气污染、道路阻塞和交通事故,以及部分老化的基础设施。而有许多人认为,在这些问题当中,汽车是其中一个关键的部分。李书福认为,内燃机汽车的未来备受质疑,新科技拥有彻底重塑行业的力量。展望未来,我们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如何协作与创新的新路径,几乎没有公司可以单打独斗。例如说,他认为治理沃尔沃汽车集团的经验和心得就是保护品牌和产品的独立性。在汽车行业里,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探索合资、合作的可能性是长期存在的。只要符合法律与规范的要求,一切互惠互利的双边、多边合作都是可以讨论的,这是市场经济的魅力,也是战略创新的一种探索。在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上,国内外许多车企都会聚集在此展现各自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战略构想,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场经济变革的“碰撞”,人们将清晰地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但归根结底,“共赢”才是关键,通过合作,让个人移动出行得到保障、让投资者得到较好的回报才是“互利”最好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0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